2023年3月21日星期二

辨析善與不善討論問題

 討論問題五


5. 怎樣才可以冇不善念,意念是否思想,或者是心所? 意念有時候是善的 ,有時不善 , 當不善意念出現自己個心很內疚, 請問怎樣可以止滅不善心呢? 在日常生活中 有時候 和 別人相 處時,出現界限 ,自己個心立即深呼吸 兩三次 就冇事。 這樣做法是否正確?期望指正。


簡略回答:


去除不善心,喚起善心的方法首要是養成不放逸的習慣,其次是辨析、明解和分析善惡的特相、作用和其緣起基礎,尤其要辨析兩者之間差別,這樣才能真正建立信心去聚合善心的緣起基礎,其次是要保持清明的心,常常依善道而行,不迷糊,不會迷失於惡道。


「不近過,不知善。」明白善惡本質的第一步是先去明辨不善法,包括自己和別人的。


善的狀態(或善念)包括了整個五蘊由一系列緣起基礎組合而成,意念可以理解成名蘊,即精神作用,包括感受、思想、意志和意識,和色蘊是一起作用的,生滅比較快。


當緣起基礎改善時,我們一時會有善念,一時會有惡念,去除了不善心的緣起基礎,建立不放逸的善心緣起基礎,就可以止滅不善心,保持善心,內疚是不善心,有眾多不善心緣起基礎的人會容易內疚,包括:不如理作意,不如實知見;能量低;遇上不善的所緣;潛意識作用;沒有避開引發不善心的所緣;低自主力;不重視心態,只重視果報;不重視良好習慣;喜歡多樣化;喜歡找共鳴;有強烈控制欲。


當我們放逸時,不善念會間中出現,如果一直放逸,不善念就會持續出現,有時會沉迷其中,因為在放逸中而不知道已陷入了不善念,有時有能力覺察到不善念,會起慚愧心,知錯改過,作意馬上放下並感到輕鬆愉快。


古語云:「既往不咎。」事情過了,經過了反思,學了應學的就應該放下,內咎是有害無益的。但有時候,我們仍然會為有不善念而感到內疚,這明顯是界限作用,是引致內疚的緣起基礎出現了,例如觸發了強烈的控制界限,就會內疚,內疚屬於不善心中的嗔心相應的惡作,本質是無有貪、嗔和痴,遇上惡業,界限被觸發了,我們起嗔心,希望惡業毀壞,或不曾作過惡業。


內疚是一個不好的習慣,要徹底去除不善心的緣起基礎,我們需要完整修習戒、定、慧三學等好的習慣,這樣就是知錯而不內疚。


若真的要內疚,可為梵行未立而內疚,再轉向平捨心,如實知見。


若真的要享樂,以善心去享受,再喚起法樂,才算是真正的享樂。


在不放逸的基礎之上,將心導向觀呼吸的業處,這時心的能量層次高了,就不會再和能量層次低的內疚相應,我們可以暫時不內疚,所以這個方法是正確的,但不夠徹底,如果不徹底去除內疚的緣起基礎,當相應的緣法再出現時,我們仍然會內疚不安。


以此教法,與大家隨喜,願大家早日成就各種善法,體證涅槃!


詳細的解說可以分為五個部份,其中問題的重點:


甚麼是善念?甚麼是不善念?

內疚是屬於哪一種的不善心?有那些性質?

有些人有害怕成功的心結,遇上機會毫不猶疑地退縮,正如個案中魏敏芝的妹妹一樣,這是甚麼心所的作用?

當不善心生起時,心不需要特別加強和維持不善心也能持繼續加強,例如對一些事物生起了貪,對一些人生起了嗔;而善心生起時,心如果不去加強和維持,善心就會很快減弱甚至消失,當中原理何在?

為甚麼在不善心生起時,尤其是嗔的時候感覺時間會過得特別慢?

怎樣去除不善念,以內疚為例?可參考懺罪系列文章十一至十三個案。

當出現界限作用時,發現深呼吸可以停止作用,這樣是否正確的方法?

去除惡作界限的方法有哪些?


問題延伸思考:


善念和不善念的本質是甚麼?其緣起基礎有甚麼分別?有甚麼特徵和作用?

人的業怎樣影響人的遭遇?人的命運可以改變嗎?


個案研究簡介:


1998年,13歲的魏敏芝是個典型的農村女孩,她的生活應該「養豬、結婚、生孩子,做家庭婦女。」而她本人亦有同樣的想法,直至遇上了張藝謀,他正在為《一個都不能少》,一套有關貧困地區教育問題的新片選角,為了影片的真實性,他決定選真正的農村小孩為演員,副導演郦紅找上了魏敏芝和她雙胞胎姐妹魏聰芝,結果選上了魏敏芝。影片結果大受歡迎,十三歲的主角魏敏芝被眾多的演藝學校繳請入讀,她也想做演員,於是向張藝謀問是否適合,張直接告訴她不適合,她應該繼續求學,魏敏芝思考過後也認同了張的建議。


『1999年,石家莊精英中學董事長翟志海找到魏敏芝,主動邀請魏敏芝和妹妹到精英中學讀書,不僅免除她們的學雜費,還每個月給她們補助300元的生活費,魏敏芝的父母也被安排到精英中學工作。』不顧家人的反對,她選當導演為大學專業,2004年她失落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的藝考,而『西安外國語大學西影傳媒學院得知她在參加藝考的消息後,通知她如果能通過本院的藝考,并達到高考錄取分數線,可以免除每年11000元的學雜費。這次,她順利地通過了編導專業的藝考後,魏敏芝發了瘋似的開始準備文化課考試,挑燈苦讀,據說高考前3個月,她用壞了3個手電筒。2004年9月,魏敏芝以超出藝術分數線200分的優異成績,被西安外國語學院西影影視傳媒學院錄取,成爲一名編導系的學生。


『魏敏芝在大學遇到了來中國學習交流的美國楊百翰大學華人教授陳爾崗,他正好是一項助學項目的負責人,尋找全世界貧困、學習優異的學生去做交換生,陳爾崗發現魏敏芝和電影裏的“魏敏芝”一樣,“她們“同樣執着,同樣滿懷夢想。”陳爾崗推薦她到楊百翰大學留學。夏威夷的楊百翰大學,是美國著名的私立研究型大學,美國最大的教會大學,也是美國第三大私立大學,只要她英語達标就可以。兩年後,她申請到了全額獎學金去留學。在楊百翰大學,優秀的魏敏芝不但學習了更加專業的知識,還邂逅了一生摯愛美籍華人劉錦輝。2008年,魏敏芝大學畢業了,她選擇了留校工作,擔任傳媒部的導演助理、剪輯師,事業成功,家庭美滿。』



思考問題:


為甚麼副導演郦紅和張藝謀選上了魏敏芝作主角,而不選她雙胞胎妹妹?張藝謀拍片的那年生活事業並不順利,為甚麼他會用上了「大膽」的方式來選角?和影片中《一個都不能少》主角代課老師有甚麼關係?(提示:著名導演和實力派演員姜文看過《一個都不能少》後,評價說:“那女孩臉上一點不做作,職業演員演這個人物得準備二三年,而且還得費功夫。)

「大膽」是屬於善念還是不善念,包括那些心所?「大膽」的相反是「膽小」、「退縮」、「怕事」、「憂慮」屬於甚麼心所?這種心所對人的發展有甚麼影響?

假如魏敏芝擁有惡作界限,她的生命會有甚麼不同?

魏敏芝已經有機會入讀演藝學院了,為甚麼還會向張藝謀請教?這是不是「膽小」、「退縮」?這是善心還是不善心?

在家人反對下,魏敏芝在大學選科時,選了導演為事業,這次她沒有再問其他人,這代表了她甚麼心態?是善心還是不善心?

她失意於北京的考試,是惡業還是善業?怎樣去判斷業的善惡?如果惡作的界限產生作用,她的人生軌跡會有甚麼不同?

陳爾崗發現魏敏芝「執着」、「滿懷夢想」,這屬於哪種善心?

魏敏芝的生命軌跡是一道接著另一道的,從後向前看好像是安排好了一樣,這是命運的安排,還是還是她自己的心志?為甚麼她和姝妹的路會有差別?


個案:


13歲喂豬,一夜爆紅被張藝謀勸退的魏敏芝如今...


大家還記得魏敏芝嗎?


1999年,張藝謀導演的電影作品《一個都不能少》在全國上映。當時,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被熒屏裏那個滿口方言,穿着土氣,卻又倔強無比的農村代課小老師感動到流淚。


而這個土裏土氣的女主角,就是電影裏的同名女演員——魏敏芝。


電影播出後,盛譽來襲,很快就橫掃了國内外數十項電影獎項。


包括金雞獎、百花獎、華表獎、聖保羅國際電影節和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的最佳影片等。女主角魏敏芝也在2000年獲得第21屆美國“青少年藝術家獎”最佳表演獎。


當時的她,用一夜成名來形容,一點也不爲過。各種影視劇邀約,商業活動紛沓而至,而“謀女郎”更成爲了她身上最耀眼的一張名片。


連魏敏芝自己都說,如果不是拍攝這部電影,13歲的她可能還在河北農村裏喂豬,是張藝謀徹底改變了她的生活。


時光荏苒,22年過去了,如今的娛樂圈早已查無此人。


而一代又一代的“謀女郎”卻依舊輪番登上大熒幕,活躍在觀衆的視線中,董潔、倪妮、周冬雨、劉浩存……


當初那個農村小妞魏敏芝現在在哪裏?又過得怎麽樣呢?


1998年,13歲的魏敏芝生活在河北張家口下面的一個小縣城農村裏,每天放學後的的任務是幫家裏做飯、幹農活。


那時,她未來的人生規劃是:養豬、結婚、生孩子,做家庭婦女。


而此時的張藝謀,正在滿世界地尋找他的下一部新電影女主角。


張藝謀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拍出過不少驚豔世人的作品。


1988年的《紅高粱》,1990年的《菊豆》,1991年的《大紅燈籠高高挂》,1992年的《秋菊打官司》,1994年的《活着》,1995年的《搖啊搖,搖到外婆橋》……


這些影片,部部經典,好評如潮,2次提名奧斯卡金像獎和金球獎,數次提名并獲得威尼斯、戛納、柏林國際電影節大獎。


那時的張藝謀,在電影圈裏風頭一時無兩。


也許拍了太多的文藝片,張藝謀想到了轉型,拍拍其他類型的電影,可這條路走得并不順暢。


1997年,他執導的首部商業片《有話好好說》,票房和口碑雙雙失利,當時的媒體毫不客氣地吐槽:這部電影就是《堕落天使》的山寨版。


那一年,他的父親還去世了。


事業、生活的雙重打擊,讓張藝謀陷入了低谷,他急需一部電影來打個漂亮的“翻身仗”。


1998年的一天,他偶然看到作家施祥生的小說《天上有個太陽》,而這本小說描寫的主人翁就是他最擅長拍攝的小人物。


很快,拿定主意的張藝謀将這本《天上有個太陽》小說進行了改編,想把它拍成農村題材的電影,這部影片的名字就叫做《一個都不能少》。


影片反映的是貧困地區的支教老師和學生,爲了更真實化,張藝謀決定全部啓用新人。


接到選角任務的劇組,分成幾組開始在河北各地農村找演員。


在張家口赤城縣鎮甯堡鄉,副導演郦紅一眼就相中了一對雙胞胎姐妹——魏敏芝和魏聰芝。


原本副導演郦紅更青睐的是妹妹魏聰芝,可是她太腼腆了,還沒說幾句話就躲到了姐姐魏敏芝的身後,反而姐姐魏敏芝大大方方地站了出來。


郦紅問:會唱歌嗎?


魏敏芝大聲地回答:我會!于是她唱起了《我們的祖國是花園》。


郦紅又問:會不會跳舞?


魏敏芝說:“我沒學過,但我會跳”,于是她又大膽地跳起了自編的印度(專題)舞。


魏敏芝的表現讓副導演郦紅大爲驚喜,他繼續問到:“你敢拍電影嗎?”


連電影院都沒去過的魏敏芝,毫不猶豫地回答:“我敢!”


勇敢的魏敏芝當時并不知道,因爲她“大膽”的回答和表現,命運的指針轉向了她。


魏敏芝被帶到了導演張藝謀的面前。


經過幾輪面試,她與另外一個女孩一起進入了最後角逐。


面對演戲更爲專業的對手,魏敏芝的醇厚樸實根本不占優勢,張藝謀一時間也難以定奪。


後來,張藝謀想到一個辦法,讓兩個女孩走到大街上,對着人群盡力大喊。


另一個女孩放不開嗓子,而聲音響亮,不顧形象的魏敏芝喊出了聲,打動了張藝謀。


膽大自信又放得開的魏敏芝,憑着實力和運氣拿到了這個女主角。


懵懵懂懂的拍完了電影後,魏敏芝回到村裏。


因爲拍電影,她落下了很多功課,成績也下降了,這點讓她感到有些沮喪。


但學還得繼續上,農活還得繼續幹,豬圈裏的豬還等着她每天去喂。


那時候,魏敏芝哪裏會知道一部電影會對她的人生造成怎樣的影響。


生活,一時回歸了甯靜


1999年,電影《一個都不能少》在全國上映。


看過這部影片的觀衆,都被電影中那個樸實無華的鄉村小老師感動到落淚。


這天,村裏的水泉小學高老師要回家看望病重的母親,村長找來了13歲的魏敏芝,讓她來湊合着替高老師代課一個月。


水泉小學學生辍學情況非常嚴重,每年都有學生流失,現在隻剩二十八個。


高老師臨走時再三叮囑魏敏芝一定要把學生看住,一個都不能少。


魏敏芝不會上課,整天讓學生抄課文,每天清點人數。


學生們見她人小,不聽她的話,甚至還故意搗亂,教室裏亂哄哄。但她隻會守在教室門口,不到時間不讓便不讓學生走。


幾天後,班裏10歲的男孩張慧科爲了給家裏還債,不得不辍學到城裏打工。


魏敏芝牢記高老師的叮囑,一個也不能少,她決心把張慧科找回來,于是獨自一人踏上了進城尋人之路。


因爲沒錢,她隻能靠着雙腿走到城裏,渴了喝路邊水龍頭的生水,餓了吃剩飯,困了就睡在街角……


最後,魏敏芝通過電視台,找到了在城裏流浪街頭的張慧科,把他帶回了學校,完成了“28個孩子,一個都不能少”的承諾和堅守。


影片播出後,本色出演的魏敏芝迅速走紅,掌聲和贊譽紛沓而至。


著名導演和實力派演員姜文看過《一個都不能少》後,評價說:“那女孩臉上一點不做作,職業演員演這個人物得準備二三年,而且還得費功夫。


成名後的魏敏芝,自然也受到了很多影視劇的邀約,同時有很多演藝專業的學校紛紛聯系上魏敏芝,願意免試招她入學,繼續學習表演。


魏敏芝當時是怎麽想的呢?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有些“飄”了。


她覺得做演員真好啊,不僅萬衆矚目,而且拍戲好像也并沒想象中的難,何況自己的起點還這麽高,于是想繼續走演員這條路。


舉棋不定的魏敏芝,找到了張藝謀,想讓這位導師給她一些建議。


沒想到,張藝謀迎頭就給她潑了一盆涼水:你不漂亮,身材也不好,根本不适合當演員!


張藝謀語重心長地對她說:


孩子,你成功出演了一部電影,隻能說你的人生多了一份不同的經曆。 你不要聽别人誇你是大明星,我希望你冷靜下來,你不适合進入娛樂圈,我也不希望你進入娛樂圈,關鍵要好好上學讀書,考上大學。 這才是唯一能改變你命運的方式。


張藝謀的一番話點醒了魏敏芝,她一下子頓悟了,眼前光鮮亮麗的一切,不過是恰到好處的“合适”而已,如果沒有他人的助力,憑自己又能走多遠呢?


此時此刻的魏敏芝,出人意料的清醒:對于自己來說,唯有繼續讀書,才是最好的出路。


如果說第一次是張藝謀改變了她的生活軌迹,那這次,是魏敏芝自己選擇了她繼續前行的目标和道路。


1999年,石家莊精英中學董事長翟志海看完《一個都不能少》電影後,大受感動。


在了解到魏敏芝真實的家境後,翟志海聯系到魏敏芝一家,并主動提出資助。


他邀請魏敏芝和妹妹到精英中學讀書,不僅免除她們的學雜費,還每個月給她們補助300元的生活費,魏敏芝的父母也被安排到精英中學工作。


魏敏芝很快地同意了,她抓住了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


沒有了後顧之憂的魏敏芝,開始全新的學習和生活。


三年後,成績優異的魏敏芝,順利地考上了精英中學的高中部。


在高三備考階段,19歲的魏敏芝想起了拍攝電影《一個都不能少》的日子,想起了當時和張藝謀四處奔波宣傳的日子,那些經曆和見識,她一直沒忘。


原來,她的心中一直藏着一個跟影視有關的夢:當導演,拍一部屬于自己的作品。


2004年2月,不顧家人反對的魏敏芝,毅然決然地隻身一人來到北京,參加了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的藝考。


順利通過初試的魏敏芝,在專業性更強的二試上被刷下來了。


不過,她心态很好:沒考上就算了,大不了回去繼續讀書考大學。


沒想到,西安外國語大學西影傳媒學院得知她在參加藝考的消息後,向她抛出了橄榄枝:如果能通過本院的藝考,并達到高考錄取分數線,可以免除每年11000元的學雜費。


機會又一次擺在了魏敏芝面前。


這次,魏敏芝選擇了對外形和演技沒有要求的編導專業。


順利地通過了編導專業的藝考後,魏敏芝發了瘋似的開始準備文化課考試,挑燈苦讀,據說高考前3個月,她用壞了3個手電筒。


2004年9月,魏敏芝以超出藝術分數線200分的優異成績,被西安外國語學院西影影視傳媒學院錄取,成爲一名編導系的學生。


好運總是偏愛那些有準備,且努力改變自己的人。


魏敏芝一次次用自己的選擇和行動,向所有人證明了這一點。


剛上大學的魏敏芝,遇到了來中國學習交流的美國楊百翰大學華人(專題)教授陳爾崗。


那時,楊百翰大學有一個助學項目,尋找全世界貧困、學習優異的學生去做交換生。


看過電影《一個都不能少》的陳爾崗對魏敏芝的印象極爲深刻。


在和魏敏芝進行一番交流後,陳爾崗發現魏敏芝和電影裏的“魏敏芝”一樣,“她們strong>“同樣執着,同樣滿懷夢想。”


陳爾崗決定幫助魏敏芝,推薦她到楊百翰大學留學。


夏威夷的楊百翰大學,是美國著名的私立研究型大學,美國最大的教會大學,也是美國第三大私立大學。


學校有來自全世界105個國家和地區的學生,對英語水平要求極高。當時,口語還說不利索的魏敏芝爲難了,她的水平根本達不到留學的标準。


陳爾崗給她下“任務”了:隻要你英語達标,就可以來楊百翰大學留學。


機會就在眼前,魏敏芝再次選擇了抓住它。


她下了狠心,開始惡補英語。


2006年,陳爾崗再次見到了魏敏芝。


這次,他被魏敏芝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語驚到了,他沒想到,短短兩年時間,魏敏芝進步這麽明顯,口語交流已經不存在問題。


接下來,就是努力換取回報的時刻了。


魏敏芝在楊百翰大學的赴美交流生考試中,以英語筆試、口試最高分被順利錄取。


在陳爾崗的幫助下,她還申請到了全額獎學金,開啓了留學之旅。


魏敏芝主持夏威夷楊百翰大學合唱團音樂會


也許在外人看來,總有好運不斷地降臨在魏敏芝身上,可誰注意到了她異于常人的付出和努力?


機會總不是天天都有,對于魏敏芝來說,能時刻保持清醒和冷靜,并堅定的朝着自己的目前前行。


我想,這才是她身上最可貴的地方。


2006年,魏敏芝順利抵達美國,在楊百翰大學傳媒電視專業進行深造。


她一邊學習,一邊也不放過任何實習的機會,在學校的電視台,她拍攝、剪輯、編導……什麽工作都做。


魏敏芝說,在《一個都不能少》裏,“魏敏芝”見到過農村教育的落後,資源的匮乏,很多孩子連上學都是奢望,如今的她除了感謝命運的饋贈,更珍惜眼下一切來之不易的機會。因爲,唯有讀書學習才是她唯一改變命運的機會。


這樣的魏敏芝,很難不讓人爲她側目。


在楊百翰大學,優秀的魏敏芝不但學習了更加專業的知識,還邂逅了一生摯愛。


在一次朋友聚會上,魏敏芝認識陽光帥氣的美籍華人劉錦輝。


兩人非常投緣,之後他們一起做作業一起參加各種社團活動,逐漸陷入了愛河。


2008年,魏敏芝大學畢業了,她選擇了留校工作,擔任傳媒部的導演助理、剪輯師。


接下來的一切似乎都水到渠成,帶着雙方父母的祝福,魏敏芝和劉錦輝也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後不久生下兩個孩子,一家四口幸福甜蜜(電視劇)。


此時的魏敏芝,可以說是事業、愛情雙豐收,妥妥的人生赢家。


2009年,在電影《一個都不能少》播出10年後,她在大洋彼岸的美國,用全英文爲大家送出了新年祝福。


然而,故事并沒有就此結束。


2010年,魏敏芝和張藝謀不期而遇了。


在第30屆夏威夷國際電影節的新聞發布會,魏敏芝見到了10年沒見的張藝謀導演。


有趣的是,這次張藝謀導演帶來的新作《山楂樹之戀》,同樣啓用了河北籍新人女孩(周冬雨),她就像魏敏芝當初那樣青澀、羞怯。


而不同的是,此時的魏敏芝作爲一名成熟的電影工作者,正在用流利的英文向張藝謀進行提問。

張藝謀驚訝地感歎道:“當年你跟我拍電影時,才14歲,現在讓我有一種恍如夢裏的感覺”


10年,對于很多普通人來說,可能隻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了學業、獲得了比較好的工作,人生一帆風順。


可對于魏敏芝來說,當初那個土裏土氣的農村女孩,閱盡千帆,曆盡艱辛,卻是完成了自己人生的蛻變。


我們能說這全憑的是運氣嗎?


當然不是。


在她這10年的經曆中,随處可見的就是兩個詞:“機會”和“抓住機會”。


網絡上,在她的故事下面,一條留言點贊數最高,也最讓深省:


一部電影隻是啓發了她,是她自己選對了路。


所以,魏敏芝也許應該感謝張藝謀對她的慧眼識珠和提攜,但她最應該感謝的,卻是那個永遠心無旁貸、堅定前行的自己!


與大家共勉。


來源:網上文章


圖片參考:

从农村喂猪女,到被张艺谋劝退的“最丑谋女郎”,22年后魏敏芝变成了这样…



網誌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