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親眼見過自己嗎?
從未有人能親見自己的容貌,我們都是依外境來「間接」看到自己的,自己的樣子是心「建構」出來的。自我都是鏡中人。
看著鏡中人,著眼處所「見」的,就是建構自我的材料;心中日思夜想的,漸漸成為自我,心鏡中的形象構成了自我觀。
若想「自我觀」美一些,要多些材料好,還是少些料好?多些還是少些心好?多些境還是少些境好?
在自然界,要植物豐盛茂美,「砍」、「剪」、「裁」是必不可少的技巧:
『廣西企業家盧義貞,初中畢業後回老家種植香蕉,他所種的品種,和其他蕉農並無兩樣。但讓其他蕉農奇怪的是,他種的香蕉,總是提前一個月成熟,在市場上獨領風騷,也總能賣出個好價錢。
果農們一番瞭解後才發現,盧義貞在香蕉開始掛果的時候,就剪掉了“落後者”。一般情況下,香蕉一串有11到12只,但盧義貞每串只保留優質的七八隻,其他都忍痛割掉。這就是他的香蕉,比別人早上市一個月的“秘密”。
當別人還在滿心等待香蕉成熟的時候時,他的香蕉已經開始收成了。而且他的香蕉勻稱、壯碩、飽滿,總能提前占領市場。』(網上資料)
去蕪存菁,砍掉一些,剩下的就美一點。八隻香蕉,因砍掉的四隻香蕉而更豐美。
不假外求,或不能外求時,砍就是了。
明亮的環境,高清鏡頭中的人容易顯得美,還是昏暗、朦朧鏡頭下的容易?
越少材料,心造像的空間越大,人越顯得美,對於自我觀來說,越少材科,自我感覺越好。
一個成功的人,在哪裏是能夠創造價值和奇跡的,因為他的心著眼於好的材科,砍掉壞材料。
即使是一個別人眼中的絕色美人,如果她心中充滿弱點,也可能在內心覺得自己是低俗污穢的。
有十個朋友的小圈子容易讓人失控,還是百個朋友的小圈子容易?
十個朋友百項煩惱,百個朋友萬項煩惱。十個朋友百項樂趣,百個朋友萬項樂趣。
百項樂趣和萬項樂趣在心理上是差不多的,但萬項煩惱就遠比百項煩惱利害。因為樂趣時容易生起善心,尤其是「無貪」,而煩惱時容易生起不善心,有「貪」,貪有疊加、黏著的效果,而無貪就沒有。
禪修者也可以用同一方法建構出來自我觀,我們砍掉不需要外物,不善心,不善的習慣,不善的所緣,只著眼於優秀的素質和所緣,失控的機會就會更少,自然的感覺是喜悅、平靜,集中後的心才能直透存在的本質。
多砍些,自己掉的不用要添。
沒有了不善心,看少些,想少些,不會去注意閒事,失控少些,自然「日日都是好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