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壞了的人(asappurisa)對你不起時,你最自然的反應是甚麼?
原諒他們,處罰他們,還是忍耐受氣?應如何安住自己的心?
必須接受壞人通常會覺得自己是好人或者是無辜的事實,不應該要求他們真心認錯,而直白承認自己是壞人的,更只會覺得自己是對的。
世人可以錯,世界可以錯,唯獨他不可以錯。
另外,單單認出和指出壞人是壞人並不代表你是好人,正如單單明白人生如夢並不代表你能醒過來,明白生活如枷鎖並不代表你就是自由的一樣。
明白事境和事理並不足以讓人自在,還需要事緣。
美國的兩大漫畫陣營分別有各種不同的超級英雄,比如說超人、神奇女俠、蝙蝠俠屬於正義聯盟,而鐵甲奇俠、雷神就屬於復仇者聯盟。他們認為應該處罰壞人。
主持正義和報復是不是同一件事?
為甚麼佛陀認為原諒是善巧的而懲罰(Daṇḍa)是不善巧的?
簡單來說,在緣起的世間,智慧比處罰更善巧。
有件事是這樣的,有個業主遇上了一個沒有公德的心車主無理霸佔了他的車位,令他沒有地方停車,想盡辦法都沒有效果,怎論怎樣交涉對方就是不理不睬,於是憤怒的業主叫人將對方的車掉進河裏,還將整件事拍片上傳到網絡上。
侵佔者明顯地犯了錯,無論在法律上和道德上都說不過去,車位業主顯然吃了虧,但在道義和法律都佔盡高地,入侵者令他感到委屈 (be wronged)。他的選擇是處罰侵佔者,並且以更激烈的手段來報復,結果他付了高昂的代價,在證據確鑿的情況被告上法庭,賠償了對方幾十萬元,還被處罰。他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又得到了甚麼?
爽感。
報復帶來了很爽的感覺,覺得自己主持了正義。
報復就是:你對我不起,令我難過,令我委屈,我必需要用盡方法,不計成本,也要令你難過。
為了正義而處罰,不計成本,看來並不是理性的反應。
有種交易:你付出了十元,得到回報一元,也即是損失了九元,而令交易對手損失了一元。你願不願意接受?
一般情況,一般人都不會這麼傻。
在甚麼情況人會願意呢?
復仇的時候,或者是娛樂的時候。
娛樂的時候九元是費用,得到的是別人花一元所提供的興奮和樂趣,有人可能會願意。
復仇的時候九元是費用,得到的也是興奮和存在的意義,所以有人可能會願意。
如果去除了興奮和樂趣,那麼娛樂或報複就會不化算了。
這時,你會用合理代價,依從事緣來解決問題,也即是依從都市中的法律來解決問題,過程將會非常沉悶而繁複,要做很多細緻而無趣的工作,沒有興奮和樂趣。
而智者們就用會另一個更好的方法。
想像一下,你去挑戰一坐非常危險的山,有一隊導遊走在你前面,每到險處,為了提醒你,就會有一個導遊為了指明險處而跳下深淵,讓你及時抽身,隨著一個又一個的導遊遇難,你成功地攀越一個各一個的險處,有驚無險地完成了旅程。為此你付出了很昂貴的安家費給犧牲了的導遊們。
這段旅程我們稱之為「人生」,那些導遊是「無慚無愧的人」,安家費是「挫折」。
壞了的人是生命中的最佳導遊,不請自來地指正我們,展示旅程中各種危險,只不過有時收費頗為昂貴。
如果你是個有智慧的人,你會覺得一切都是物有所值的。
你不會期望無慚無愧的人會自律,會反省過失,會避免傷害你,會尊重你的存在。
你更不會替天行道,因為你如實看到了,業力會自然運作,「天」毋須任何人代勞。
天若任人行天道,人間早己成劫灰。
真正能傷你的從來只有無明愚痴,你自己的無明愚痴。
智者們都知道一個道理:自律是最大的保護。
在你的慧眼中,壞人們以自殘的方式來說法,他們行為動力是愚痴,而不是為了幫助你渡過處處險境,因而你不需要去責備,更不需要去感恩。
如果你覺得為甚麼導遊可以跳而我不可以跳,那麼你會不會就是一個壞了的人?
也即是,你以為自己登山客,實際上卻是別人的導遊?
當人遇上人渣,人不會成為人渣。
當人渣遇上人,人渣不會成為人。
如實知見自然能明白為甚麼應對人渣最佳的方法是智慧而不是懲罰,因為你「見到」將來的他必受懲罰,相比起你因他所得的智慧,當下的不便和苦只是微不足道的學費。
明智的人,應作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