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1日星期二

笑罵由人真自在

 

別人的面色,面具而己


我們每天與人互動時,在心境的影響下,都要看不同的面色,有些是友善的,有些帶著敵意,有些是冷漠的。


想像一下,你是個盡職的保安,要求一個陌生訪客留下身份證資料時,她面色一黑,你在甚麼情況下,心可以不為所動,不介意看她的面色,在甚麼情況下,心會被牽動,自己的心會沉一沉,也會面色一黑呢?


如果你的情緒是穩定的,心情平靜的,思想是理性的,就會明白:


你的黑臉,是你的,與我何干?


我的心情,是我的,與你何干?


如果你是一個一致型的好人,身口意業都是善的,那麼你就會緊記一點,自己的意業是最重要的,不論別人給甚麼面色你看,最重要是保任自己的善心,那麼你就不會他人的面色影響。


甚麼人會很介意別人的面色?別人面色一黑,自己反應就會很大,忘了意業為先的道理?


我們提到的林昭生,屬於邊沿人格失調,情緒失控,很容易就身、口、意業分裂,這種人就會很介意別人的面色。


一個分裂型的好人,身口意三業不一致,以致即使有良機成就大善業,但善業的業果也大打折扣,典型的習慣性的分裂是身口業是善的,但意業是不善的。



你有位朋友因賭博而欠了很多債,有天向你訴苦他的生活如何悽慘,想問你借錢,你正在供樓,錢很緊,可以給他的不多,於是你直接拒絕了他。這時,你會有以下的反應嗎?


-你拒絕他的時候,會不會很難過,甚至幾乎開不了口?

-覺得自己很沒有義氣,人品很差。

-覺得自己不幫忙,你朋友反來遇上的一切困難,都是你的責任。

-覺得令朋友失望,自己很差,感覺很難受。


如果你的答案都是肯定的,甚至拒絕不了他,寧願自己的錢再緊些,即使會對自己家人有影響,甚至自己去借錢,再借給他,你也會去幫他,那麼,你就有可能有了「好人綜合症」  (Good guy syndrome),或「取悅症」。


「好人」不但很重視其他人對自己的看法,而且非常介懷他人的認同,所以盡可能地讓每個人都滿意,很害怕別人的指責和隔絕,甚至犧牲自己的健康和快樂來取悅別人,完全不介意會讓別人利用,典型的好人,是為了幫人,自己甚至進食的時間都犧牲了。


如果你還記得我們提及過的老鼠實驗,就會明白這是典型的上癮行為,為了直接刺激基本情緒,跳過了認知,所以會做一些危害自己的事。


面對其他人的需索或無理要求,「好人」為了保持形象,會盡力不表現出憤怒,甚至連一點點的不滿意,也不敢表露,對自己最親的人,也不會表露,而會選擇逃避,所以,「好人」會避免批評別人,也會盡可能避免被別人批評,遇上有兩班人互相批評時,「好人」會馬上消失,心理學家把這叫作「衝突避免」。


讓每一個人都喜歡自己,將他人的需求必須高於自己的需求,這是何等大的壓力,所以好人內心是非常焦慮的,他們也不懂得去處理人際間正常的抗拒和憤怒,他們會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去逃避,或者壓抑,焦慮是嗔、惡作和掉舉的作用,


結果和我們之前的「智鼠」、「林昭生」情況一樣,情緒失控,而好人們失控的情況很特別,表面上一點都看不出來是失控,因為「好人」已經精於壓抑自己的感覺和感覺表達,所以,我們需要加以分析,才會明白。


正如無子富翁,他在作意供養辟支佛時,善意的確是生起過的,但很快就被更多的惡意取代,變成了追悔和惡作。


Apple的故事有有相似的情況:不同動機不善的人來利用她,她也可能曾生起同情心而幫助他們,但更主要的是不善心,心內是不喜歡對方的,但『無法做到決絕地分手』,這疑心所和痴心所在作用,不理會自己的能力,『會無條件幫助同事、朋友和親人,令所有人都樂意剝削她』,其實真正的原因是『害怕得失人』,這是慢心所、嗔心所和惡作心所的作用,想得到『嘉許』,也即是別人的認同,也是一種慢心所和貪心所的作用。嗔心所為她來帶畏懼,害怕應對憤怒及衝突,尤其被指責成『見死不救』時,會生起逃避和焦慮情緒,於是乎寧願自我虧待心態,也要取悅他人,並且將自己生命的控制權,交給別人,而且往往是那些居心不良的人,因為對自己有道德要求的人是不會容許自己去這般利用人的,所以,慢慢Apple身邊只會剩下一些樂於利用她的人。


慢心所在這個過程有很大的影響,慢心所令Apple擔心自己不被認同,被拒絕,被隔離,也是即慢心所的第二個情況。


一般情況下,正常人是很樂意被想利用自己的人遺忘的,但Apple在不善心的推動下,她所感到的焦慮,令她情願被利用,也不想被遺忘。


Apple的行為和林昭生的行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她們本質上都在逃避那些難過的感覺,和相應的自貶概念,例如,林昭生就逃不過別人輕視的眼光,Apple就逃不過別人哀求、隔絕的眼光,林昭生透過自殘來逃避,Apple透過不情願地放棄自己利益來逃避,其實兩者都是自殘。


如果她們都可以去分析自己的心,就會明白,兩人的心理結構也差不多,都是邊沿人格失調。


Apple很可能會和很多取悅症人格的人一樣,很可能不會主動幫助他,而會正常和他交往,問題是她對大部份人是很好的,於是很自然地,不會引發她焦慮的人會感到被冷落。


在甚麼人面前,Apple不會有焦慮感?自然是令她安心的人,很可能是伴侶,或比較信任的人,或不需要取悅的人普通朋友。


取悅症人格的其中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會「冷落」了身邊真正關心他們的人,慢慢,和他們互動的最多的,往往是利用他們的人,真正尊重他們的人,會慢慢遠離,正如Apple,如果現任的男友令她有安全感,她就會將注意放在前任的男友身上。


這種業是很奇怪的業果,多思考無子富翁的個案,我們就會明白。


回到開始時的那個案例,如果你是一個一致型的善心人,在拒絕欠賭債朋友的哀求時,你的心態應該怎樣?


首先,應該學習平靜和控制自己的情緒,你不會因為情感上的難過感覺,而放大了內疚感,其次,就是去除不理性的思想模式,也即是我們所說的界限,如實明白他的行為結果由他的業所推動,而不是由你所造成的,這時,你的心處於梵住心當中,於是,身和口業自然就會以業的回應來和他相處。


同時,你善守護自己的意業,不會被朋友的面色或言語影響到你。


如果APPLE明白這點,就會去除內心的焦慮,開發真正的善心,就會以真正的善意,和對身邊的人交往,更不會被他人的面色所影響。


笑罵由人,因為我們明白人人皆被自己的緣法影響,或笑或罵,絕大部人都是不由自己,連別人都不由自己,我們也不得不由得他們,正如保安對著面黑的女訪客,明白一個重要的道理:


你的面色,代表了你的狀態,不代表我的狀態。


這樣,就可以自在於他人的面色,我們必會緊記:保任善心,莫被外境牽動,特別是別人自己也掌控不到的面色。


背景閱讀:

《做好人的原則》


撰文 : 素黑        2017/02/08 


見了一個客人,假名為Apple,她太好人,好到不懂得對根本不適合彼此的戀人說不,罵她不還口,問她要錢她都給,向她胡鬧她說給他時間改善吧,總有變好的一天。


就是因為這種無知的包容,她不僅苦了自己,遏抑委屈,還因為多次想分手被拒而被迫和戀人繼續關係,心裏卻十分困擾難受。每次對方再找她,聽到留言都會心跳不安,不懂得應對,無法做到決絕地分手,就是懦弱。


她不僅「包容」對她不好的戀人,還會無條件幫助同事、朋友和親人,令所有人都樂意剝削她,喜歡和她「在一起」。


做好人,不介意幫人,不想計較那麼多,其實可以是因為害怕得失誰。做好人值得嘉許,假如你真的天性善良、單純有愛的話,隨心去行善就是,但必須懂分寸。


要知道一個行善的人能做好事,同樣也可以做壞事,前者是抱持原則去幫人,後者是只管個人感覺良好,不管後果。


做好人的原則是:幫人前,先確保幫了他後不會助長他的貪、懶、依賴和不負責任。假如的確會助長他變得不上進,恃着可以靠你幫他不用努力的話,你就是幫兇,縱容他的惰性和剝削心。你是這樣行善的話,你的善其實是惡,因為你令一個懶人變得更懶,壞人變得更壞。社會全都是這種沒原則的「好人」的話,只會迂腐。


你若覺得能幫就幫,不用太介意,卻不去問和看清楚事態,你只不過是個笨蛋,壞人是靠蠢人壯大自己的。而你為何會這樣?當心潛意識裏太想做聖人,放縱做好人的慾望。你到底是否真的好?是否太害怕寂寞,怕沒有朋友?是否常常希望被認同?若沒有正義和清晰的原則,濫發善行的人多半懷着聖徒情結,活在充滿遏抑的軀殼裏,不過是病。


網誌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