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1日星期五

玻璃鞋、毒舌和玻璃心(五) (辨析心所)

 

火焰易搖晃,自動化的人易動搖


世上萬象紛陳,每一件事的發生、開展和結束,都被無數的條件影響著,個人的意志和努力,只是眾多緣法之一,而偏偏佔主導力量的業力,又是難以觀察的,明白人知道的越多,越會明白自己不知道、不能掌握的更多,因而會懂得謙卑,也會懂得敬畏,更不會將自我和有限的人和事連結,正如人不會和井連結一樣。


而胡塗的人,如坐井觀天,總是以為自己已經看到了一切,甚至可以主宰一切,欣然和井連結。


明白人進一步知道,我們看到的,感覺到的,都不是事情本來的面目,而是先經過名色法等意識過程的加工。


世間人的喜樂,無不受外境主宰,境順則喜,境逆則悲,為了自己幸福,他們努力尋求順境,避開逆境,這是他動力的道。


明白人發現,外境和個人內心喜樂的關係,可以是獨立的,境怎論是順是逆,心仍然可以喜樂,於是,他們選擇培育內在喜樂的能力,棄絕向外求的習慣,這是自動力的道。


虎媽不是一個明白人,她以為自己已經掌握了世情關鍵,只懂得向外尋求幸福,完全忽視了自己和家人的情緒。


虎媽和她小女兒的名色法,決定了她們對這個世界和自己的感覺,只是她們不知道,還以為看到的是世情的本來面目。


虎媽自小的生活一直不快樂,她嘗試向外歸因,認為必須有高學歷、外國留學、有藝術修養的人,才可以出人頭地,才可以找到理想的伴侶,生活中就一定可以有快樂,這就是她的玻璃鞋,也是她的名色法,她願將所有的都貢獻給三個女兒,讓她們成功。


她的世界觀由這種非黑即白的邏輯組成,用來平衡心中被壓抑的高度焦慮情緒。


她的名色法影響了她的感官刺激,她會特別注意女兒是否有學歷,有留學,有表演藝術修養,有的話,就會感到很興奮,不達標的話,就會如看到世界未日般焦慮,想辦法去迫對方達到,如果在日常生活遇上的甚麼平常人也會遇上的困難,那麼就一定是因為自己低學歷,沒有去過外國留學,沒有藝術修養等,人也變得有些神經質。


她是純綷的他動力型的,完全將情緒忽視,只懂往外境去衝,努力爭取稀有之法,同時,也忽視了子女和家人的情緒,她覺得,個人的情感是不重要的,不喜歡的,可以更努力地去學習喜歡,可以忽略當下的感覺,將來「成功」了,自然會喜歡。


對於她來說,人生就是一場接一場的戰鬥,遇上任何挫折,都有辦法勝出。


很自然地,她認為自己是全意全心對家人好的,丈夫明顯令她失望,她也沒有拋棄他,只是對他沒有甚麼感覺,盡自己的責任去照顧,三個女兒的「成就」,也給了她很大的慰藉,特別是小女兒的。


只是,對於一個長期忽視情緒的人,她已經不知道甚麼是滿足,甚麼時候應該停一停,休息一下了,好像一條不懂得飽的金魚,只懂得不停地吃。


她的行為模式,尤如一個沒有感情的機器人,心已成鐵,只能載入有限的指令,將生命簡化成一個接一個的任務,目的就是出人頭地,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不停地爭。


他動力的情緒滿足感,來自於外在特定的條件,如果小女兒拉琴的老師讚她表現好,她就會高興,相反,就會失望。


機器人式的關心,是冰冷而無情的,可以是很恐佈的,尤如一部自動餵養機,只會輸出程式計算後的食物,味道十年如一日,份量也不由進食者自己決定,然後迫自己和家人去「享用」,如果生起了厭惡的情緒,還要家人對自己的情緒感到羞耻,如果家人不接受,就只會不停用各種方法去打擊,直至對方也成為機器人一樣。


在她的意識和日常交流中,經常會出現一句「一切都是為你好!」,應該還會再加一句,「知不知道媽媽犧牲多大!你不懂感恩,還算是人嗎?!」等等話說,這正是她的名色法結果,說的時候,只是機械化的重複,處於不善心當中,具足無慚無愧,不會去體諒丈夫和女兒對她的「好意」的感覺,正如一部機器,在使用另一部機器時,不會去體察對方的感覺一樣。


機器人會明白人是甚麼嗎?


但人始終不是機器人,完全忽視了情緒,其實只是不斷在壓抑情緒,當焦慮越來越激烈,需要更強的壓抑力量,慢慢,就變成了類似上癮的行為,虎媽的行為,平日處於失控狀態的第二種,遇上玻璃鞋事件,就變成第一種。


當家人抗拒被餵養的食物,她就會失控,她不會明白家人原來是有感覺的,即使對著她的好意和犧牲,也有可能會「反胃」的。


對家人失控式的漫罵,用特別傷人自尊的「垃圾」和「人渣」等,顯示她處於第一種的失控狀態,而且傾向用眨低人的詞,代表她的心和情中,慢心所中的第三種情況(「我比你差」)經常主宰自己的意識,她看到的世界,永遠感覺自己比人低一層,所以常常感到有危機,不停奮鬥,否則就成了「垃圾」和「人渣」。


女兒外國回來陪她,她不但不需要女兒來幫忙照顧丈夫,還要他繼續上課,因為演奏的訓練不可以停,顯示她很以小女兒的音樂才華為榮,但她從來都不去問問女兒的意見,繼續忽視女兒個人的意願,不問她個人願不願意去學,學得是否快樂。


在失控的狀態,女兒學琴時稍為遊魂,在她感官世界中,就變成「垃圾」和「人渣」,見到了女兒,問也不問就大罵,於是,無視於小女兒各種的情緒表達,如一高高在上的暴君,無視於蟻民的感覺,但更像的是,她是一個無視情感的機器人。


小女兒的自小在她的操控下長大,心和情絕對是他動力型的,分隔期因而很可能還未完成。小女兒的玻璃鞋就是得到母親的認同,她的自我建立在慢心所的第二個情況,即母親和她相配的情況,得到的話,會感到快樂,或者平靜,得不到的話會失望,被責罵的時候,會驚慌失措,因為自己配不上媽媽的「關心」,例如,小女兒努力學習拉小提琴,但得不到她的讚賞,於是,自己也不喜歡演奏,一離開了母親,馬上失去繼續學習的動力,這是典型的他動力反應。


慢慢地,小女兒也被轉化成一個機器人,功能是被餵養,她對自己的心和情都不是很清楚,更遑論說去掌控了,母親的情緒暴力下,她已經被設定成絕對不可以反抗母親的意志,如果反抗了,自己也會看不起自己,骨子裏,怕被罵多於怕死。


同理,她也不懂得去了解和關心母親的情緒。


反應她是有的,只是和母親一樣,其實她也不懂母親的心,更不懂得去關心已經身心皆疲、要照顧丈夫的虎媽。


她出外留學,擺脫了母親的控制,嘗試學習建立自我,但她習慣了他動力的模式,很可能和朋友相處時,也會用類似的方式,一是找尋依靠的對象,即繼續做小女兒,或者是找尋可以操控的對象,即改為代入母親的角色,這兩種方式很容易會導致社交上的失敗,她可能也發現了效果不太理想,由於她年紀還小,還可以改變,很可能在外國已經找到了新的方式去和朋友相處,自我也慢慢重新建立起來。不過這次失戀了,打擊比較大,她又退回了依靠強者的小女兒,嘗試在母親哪裏找回安全感。


正如一艘帆船駛入暴風雨的中心,嘗試找到安樂平靜一樣,小女兒的心和情模式,已經注定了她的悲劇人生。


因為上課失魂被母親責罵,雖然小女兒和虎媽兩人都以為小女兒習慣了母親的情緒暴力,而沒有覺察失戀對自我連結的毀壞在短時間內是很大,尤其對於情緒不健全的人,結果,在失控的狀態下,女兒將母親的明顯是氣話的威脅誤以為真,她的心已經變玻璃化了,在一點點的毒舌下,就完全破碎了。


幸福的生活,必須要得到X,沒有了X,就沒有價值,是「垃圾」,這種名色法的邏輯,源自於她母親,所以,得不到母親的認同,就憤而自殺,一拍兩散,這也是機器人的邏輯,人只是程式的一部份,沒有本身的價值,結果,她不懂得去珍惜母親,正如母親不懂得去珍惜她。


以死來表白,這何嘗又不是一種情緒暴力?小女兒再長大一些,會不會變成另一個虎媽?


我們想像,當莊文清那晚嘗試爬入屋時,失手在窗邊半天吊時,會不會也曾有放手的念頭,一了百了?


很可能是不會的,由於宿世的善業,莊文清的心和情仍然有足夠的自動力,去駕御情緒風浪。


同樣,如果小女兒在外國時,能夠健康成長,化他動力成自動力,那麼,她自然不會將自己的心和情,交給一個心和情失控的人,如果,她的動力是內在的,自信的,平靜喜樂的,雖然少了一些興奮感,但活得很滿足,面對母親的失控,自然就能夠看清事實,捨斷了玻璃鞋(慢和貪:將自我與母親的認同連結,並渴求她的認同,非黑即白等),停止渴求,看清楚母親的「訓話」,其實是「憤話」,自然不會將其視為毒舌,她的心就不會破碎了,同樣的「憤話」,不會再變成玻璃心,她會平靜地渡過失戀,以善的名色法,她更學懂會關心母親的辛勞,體貼地說一些話來安慰她。


生死流轉,無休無止,即使是最可靠的人,偶爾心和情也會失控,如果大家都是他動力的,如在暴風雨的帆船,不單幫不了對方,還可能互相連累,只需要其中一艘是自動力的,就會有很大的分別,正如衍藏法師和她的媽媽一樣。


善心觀察到的世間是很大的,不會出現非黑即白的邏輯,充滿各種成就善業的可能,甚至可以看到無量,我們將自我與無量連結,自然具足了慚愧等善心所,心裏感到的是無限的謙卑和包容,如是,心已內轉,趣向無量,有限的煩惱,呈現在無量心中,尤如宇宙中的一粒微塵,變得若有若無,超越就在眼前。


我們看看個案四,繼續深入思考一下,名色法對我們的感官經驗的影響。



個案四:OK其實不OK


2015/05/22 


他最近寫信給我,問我何謂細心?因為女友提出分手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他不夠細心,而且說他變了。他是典型不懂得閱讀女人的獨有語言的男人,也沒有看到自己在和女人溝通上有多大的無知,所以也無從知道應如何改善,到被指摘說分手時已太遲,也感到無辜。


兩性溝通,是一開始戀愛就得虛心去學習的,比計劃旅行、找餐廳浪漫、花心思物色生日禮物更重要。


分享一個最近接觸的個案。男朋友要準備考試,女朋友表示體諒,不過希望他能陪她過生日,他說 OK。不一刻,她又說他現在最需要的,其實是專注地溫習,不應理會其他事情,叫他不用在這段期間因為她而分神,她是 OK 的能體諒。他聽了,馬上也說 OK。可是,原來大家的 OK,卻不是在同一平台和頻道。她以為他同意了除了和她慶祝生日外,其他日子都可以專心溫習。他以為她說他專心溫習就夠了,她會 OK 不為她分神的,推論即慶祝生日事也可以豁免。結果,女朋友生日那天,他沒有出現,令她感到很驚訝。


她委屈地說:「都已開口叫他陪我了,怎麼他還是沒能做到呢?他到底是否重視我、愛我?」忍不住 WhatsApp 責怪他,他才恍然大悟說:「我們不是有了共識,在這段時間我專心溫習不管其他事,而你也 OK 的嗎?」她的問題是,沒注意到自己的說話,含有誤導成分;而他的問題是,只選擇性地接收了信息,沒有細心補一句:「謝謝你的體諒,那我考完試替你補祝生日啊!」她感到受傷,他感到無言。


兩性溝通實在是極大的學問,尤其是當傾向選取資訊中,自己明白的部分的男人,和擁有另一個星球的邏輯的女人溝通時,可及十級危機和難度。


你看清楚你和他之間的 OK,其實並不 OK 嗎?


撰文 : 素黑


欄名 : 黑意自愛


網誌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