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物質貧乏並不能拘役向上的心 不善心才會 |
心在六塵中不動搖,指的不是真正的不動,因心隨六塵動,即使六塵不生,仍然以微細的有分形式流動,心無論在任何狀態中都在動,只能在涅槃中才能止靜。
不動搖,指的在六塵干擾下保持平衡,不起煩惱,保持善心的狀態,不散亂,不自亂,不攀緣將來,不糾結往事,不迎不抗,隨緣而捨,不沾六塵,而阿羅漢的不動心更進一步,在動中不造新業,不起煩惱。
不動搖,不像在暴風中的磐石般不動,而更像船在風浪中,仍能保持平衡,不失方向,不自沉,航道遍得太左了就自調向右,太右了自調向左。
具備了「中捨性」心所的善心,就具備了不動搖的能力,同時,心也具備了六對美好的身心素質,即,身心輕安(寧靜)、身心柔軟(靈活)等十二個美心心所。
當被人排擠時,被噓時、被忽視時,心動搖了,我們感到難受,心的狀態變成了不善心,慢心所引發了嗔心所作用,背後的原因是我們感到少了可以建立連系的對象,更重要的是,如果情緒再失控,會產生不合理地強的焦慮。
情的失控狀態本身已足以扭曲心,即使心能覺察,也不由自主地去愛,或去恨,如張國榮的例子。
德國哲學家尼采說,我們難過,不是因為被欺騙了,而是因為少了人可以相信。
在嗔的核心深處,隱藏著貪愛,這時候的嗔,也可以稱為「無有愛」,或者「換一個處境的貪愛」,所以,我們心動了,由善變成了不善。
如果張國榮的情是穩定的,根不在意少了幾個人的歡呼,沒有了貪愛,不作意換一個境,自然也會少了嗔心,正如我們不會在意路上的狗吠聲一樣。
事情發生時,要保持這種程度的明解,前提是心和情要夠定力,具足善心的心所,如中捨性,身心輕安、身心柔軟性等心所,遇境不動搖,才能看得清。
有些人,與生俱來就有一種心和情的定力,能夠自然做到寵辱不驚,泰然自若,正如洛克斐勒一樣。
他們由於過去行善積德,向著廣大、沉穩、自動力的方向去開發心和情的能力,今生又未遇上太大的考驗而失控的話,自然能擁有這種能力。
這些人在過去生,很可能是那種為小事而大惱的人,還是為大事而小惱的人?
又有些人習慣抱怨,總是很多擔憂,由天氣到衣食住行,從古至今,由具體的事到抽象的概念,從親友至不認識的非洲人,由實際至想像出來的困難,都是他們擔心的對象,他們的敵視界限是沒有界限的,然而,他們習慣抱怨,為何卻從不行動去解決問題?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如果問題是解決不了的,他們為何又繼續抱怨?
為甚麼這些人會習慣為小事,無關的事抱怨?
如果有人覺得有些大餐很難吃,卻反覆去光顧,可能因為那已經是最好吃的地方了,沒有選擇,這時,心失去了柔軟(即靈活度),遇上了不合意的外境,本能反應是激烈抵抗、批評,只懂得僵化行事,反複只以一種慣性方式反應,不懂靈活變通,因為慢心所和邪見心所的作用太強,以致失去了靈活度。
同理,習慣為小事、無關的事抱怨的人,會不會也是因為這些事已經是他們生活中最大的苦難?他們實際上都沒有經歷過大的考驗,沒有大問題可以擔心,所以才會縱容自己去為小事或想像出來的困難制造煩惱,以方便自己去體驗更強的存在感?又或者,在過去生經歷了很大的考驗,失敗了,發願今生只會遇上小事小務?
抱怨時心處於不善的狀態,具備了掉舉和不安,加強了存在感(慢心所和邪見心所),身心的不安引致心和心所的輕安失去了作用,因而不懂得寧靜以致遠的道理。
經歷大風大浪的人,有大事去建立存在感,自然不需要「小事小惱」了。
另一個考慮是,經歷大風大浪的人,而心和情不但沒有失控的人,反而非常安穩,就如安坐在大郵輪上,不會感覺到小風小浪一樣。
他們的情緒是穩定,不會連累心,引致心的失控。
一方面是外境的力,一方面是心境的力,但人只要繼續抱怨,即使是為了小事,他的心和情都會逐漸退化,變成遇小事而常憂,遇大事而失措的人。
面對一般人都恐懼的情境,自動力型的人會更加要求自己,不要動搖:
明代的「王陽明第一次參加科舉考試時,由於根本未認真學習,所以意料之中的落榜。其他落榜者都悲傷痛哭,認為這是奇恥大辱。有人對一臉平靜的王陽明說,你應該表現下悲傷啊,不然太不知恥啦。
王陽明回答,你們以落榜為恥,我卻以落榜動心為恥。」善心不因被落榜動搖,一切都是緣法,所謂的落榜也是,不一定是好事,也不一定是壞事,一切都在流動中。
具備中捨性的名色法,對境便能不動搖,如大郵輪對風浪時般穩定,心處在自足穩定的狀態,具足中捨性和輕安,王陽明一生面對各種突然而來的事,他說,無論「榮辱毀譽皆泰然」,「澄然本心,本是不動。一切功名利祿、悲歡離合都不過是過眼煙雲,得而失之、失而復得等狀況都是經常發生的。」
慢慢,即使有人在他面前惡罵他,詆譭他,或者相反讚賞他,恐怕都動搖不了他。
以其心不動,他處事也極靈活,擅於用奇招,從不因循舊法,心是柔軟的(靈活的),「1519年,居住在南昌的寧王朱宸濠舉兵叛亂。蓄謀已久的寧王組織了十萬大軍,順江而下,勢如破竹,準備一舉拿下南京,自立皇帝。時任贛南巡撫的王陽明奉命阻擊。他採取圍魏救趙戰術,直接攻打寧王的老巢南昌。寧王首尾無法兼顧,只好回師救援,雙方大戰於鄱陽湖上。期間,王陽明下令將寫有“宸濠叛逆,罪不容誅;協從人等,有手持此板,棄暗投明者,既往不咎”字樣的免死牌,扔入鄱陽湖中。到後來,叛軍幾乎人手一塊,軍心嘩變。朱宸濠仰天長嘆:“好個王守仁,以我家事,何勞費心如此!”就這樣,在短短30多天的時間內,一場危及江山社稷的叛亂,幾乎是在王陽明的談笑之間就灰飛煙滅了。」
後來皇帝不但不獎賞他,還要處罸,「原來,正德皇帝感覺在宮裡獃著沒什麼意思,正想借寧王叛亂之際『御駕親征』,過一把打仗的癮。沒想到王陽明這麼快就平定了叛亂,正德皇帝龍顏大怒,認為王陽明輕而易舉地平定叛亂,是對自己的『大不敬』。有官員乘機上奏,說王陽明與寧王串通一氣,所以才會輕易將寧王俘獲。
這也難不了靈活的王陽明,他「假裝把寧王放掉,讓自稱為『威武大將軍』的正德皇帝率領大軍『親自』把寧王捉住。皇上和太監們總算過了一把癮,上演了一場別出心裁的鬧劇。他們『親征』後裝模作樣地宣布:御駕親征大獲全勝,平叛以勝利結束等。平叛寧王的功勞記在了正德皇帝和宦官身上。王陽明保全性命已屬萬幸,自然不敢再奢望什麼功勞」。
有弟子後來問他用兵的技巧,他回答:「平日努力做學問,養的此心不動。大家的智慧都相差無幾,勝負之決只在此心動與不動。」
即使是明武宗這個異類皇帝,也動搖不了他的心。
洛克斐勒寵辱不驚的能力也是與生俱來的,他的家庭是典型的中產家庭,有比較健康家庭生活,重視節檢,他爸爸喜歡和他玩一種遊戲,從小就要他去工作而賺取報酬,方法是做一些家務等。
這個名色法深深地烙印在洛克斐勒的心中,所以在拍中學班相時,他因穿著寒酸而被叫走,他只受到很微的傷害,他更珍藏着這張沒有自己份的中學合照和背後的教訓。
其實,很可能他的家境並不差,但在同學面前,仍然算是『清寒』,估計平日他的同學也經常以他的『清寒』來取笑他,甚至嘗試壓服他,孤立他,操縱他,他所受的委屈也不會少,很可能已經養成抗逆能力,在名色法的層面,超脫了從這班人當中得到『尊重』的想法。
他的心和情是自動力的,非常穩定,被叫走時,不會被外境動搖得太利害,不會被卷入自傷自憐的負面情緒中,他「沒有動怒,也沒有自哀自憐,更沒有暗怨我的父母」,他發誓:「總有一天會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在瞬間,他就破碎了和同學間的玻璃鞋。
中捨心作用了,由於不動搖,他能夠看的明明白白,在他的名色法中,一切都是他應得的,如果他渴望『掌聲與喝彩』而得不到,代表他的實力、『品質、人格與道德』不足,只需努力,將來實力夠了,別人自然會給你。如是,同學不得尊重他,也不能不尊重他,一切都只視乎條件而己,一切只是緣法而己。
相反,「遭受攻擊、侮辱的時候,除去惡意,我想我們之所以會遭受侮辱,是因為我們的能力欠佳,這種能力可能與做人有關,也可能與做事有關,總之不構成他人的尊重。」
他是靈活的,不會自取其辱地去爭取,大既也知道爭扎的徒勞。
更重要的是,「成為最富有的人」這個志願,鎮靜了他,使他很快回復寧靜和輕安。
要惡意去對一個人,需要很大的心力,一般人是不會刻意去「侮辱」人的,他只是按照各種的條件,去做應該做的事。
例如,如果你去買名牌,而穿對了衣服,那麼售貨員自然會特別注意你,也能為你提供好一些的建議,但如果你少給了小費,下次她的反應就會打了折扣,在這個「一切都是應得」名色法中,一切都和尊重你與否沒有關係。
所以,對洛克斐勒來說,沒有惡意的「侮辱」,包括掌聲與喝彩,都是測量能力的標尺,他都能保持。
如果去高級時裝店購物,任何人的條件具足,都可以得到「尊重」。
人能夠無條件地肯定自己,尊重自己,欣賞自己(慚心所)才是尊嚴的基石,任何外境或人,都沒有角色:「你自己認為自己有尊嚴,你就有尊嚴。所以,如果有人傷害你的感情、你的尊嚴,你要不為所動。你死守你的尊嚴,就沒有人能傷害你。」
這同時也是一種很強的信念。
摩根主席善於用傲慢態度來壓服對方,令對方動心,洛克斐勒的兒子真正掌握了這個名色法,和王陽明一樣的不動心、寧靜輕安、柔軟靈活,那麼他面對摩根咄咄逼人的態度,還會方寸大亂嗎?
以自動力的心,不動搖,寧靜,靈活,我們自然具足了善緣中最大可能的力量。
善心的力量中,除了遍一切美美心心所外、「正語」、「正業」和「正命」也是一種很強的自動力的力量,能幫助我們去除不善心,在善心的當下,同時也可以建立正語、正業和正命的心所:
尊重就是讓他人免遭尷尬
2016-09-16 由 瀟瀟語聲 發表于資訊
英國的溫莎公爵,除了有着不愛江山愛美人的傳奇之外,其實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小故事。其中有一次,英國王室為了招待印度當地居民的首領,在倫敦舉行晚宴,由當初還是「皇太子」的溫莎公爵主持了這次宴會。
宴會上,各個達官貴人們在此觥籌交錯,交談甚歡,氣氛十分融洽。可就在宴會即將結束的時候,卻出現了這麼一件令人頗為尷尬的事:
侍者為每位客人端來了洗手盤,當印度客人們看到那精巧的銀質器皿里,盛着亮晶晶的水時,還以為是餐後的飲用水,於是就端起來一飲而盡。當時作陪的所有英國貴族們全都目瞪口呆地站在那裏,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大家紛紛把目光投向主持本次宴會的溫莎公爵。
只見,溫莎公爵神色自若,一邊與客人談笑風生,一邊也端起自己面前的洗手水,絲毫不猶豫地像客人那樣,「自然而得體」地一飲而盡。
接着,大家便紛紛效仿溫莎公爵,很「自然」地喝光了盤中的洗手水,本來要造成外交上的難堪與尷尬頃刻之間釋然。那場宴會圓滿落幕,使英國國家的利益得到了進一步保證。
公證完妻跌倒…夫嘲笑說這「2字」 結婚3分鐘就離婚
林保宏
TVBS新聞網2019年2月7日 下午1:05 [GMT]
科威特日前發生一起世上號稱最短命的婚姻。
男女結婚原是件開心的事,但最近在科威特發生一起事件,一對新人原本開開心心地辦回結婚手續,正準備要離開時,妻子不小心跌倒,丈夫非但沒安慰還嘲笑她,氣得女方當場提出解除婚約。2人的婚姻僅維持短短的3分鐘,被稱為是科威特史上最短命的婚姻。
根據《每日郵報》(Daily Mail)等外媒報導,當時2人到法院公證結婚,並完成了結婚登記。正當他們要轉身離開時,女方一個不小心跌倒;不料男方見狀,並未立刻將妻子拉起來、詢問有沒有受傷之類的,反而第一個反應竟是嘲笑她「愚蠢」。
女方當場氣到理智線斷線,隨即向法官請求解除婚約。據悉他們在正式走出法院大門前,收到了婚姻無效的證書,2人的婚姻僅維持短短的3分鐘,堪稱是科威特史上最短命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