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自小就要學習各種的量度,如甚麼可以吃,甚麼人是可信的,亂過馬路是危險的….
量度是很重要的,在潛意識的作用下,心會自動去量度,以方便我們生活。
在量度的過程中,我們容易以量度的單位去建立「常相」,乃至其他的沉淪三相,我們不會自覺自己過度簡化了對象。
以嗔心去量度一個不讓座的年輕人,這個度的過程,就會滿足了自己的嗔,或慢心,完全不會自覺自己過度簡化了對象,例如,這個年輕人可能也有病等,同時,也不會知道,可能我們自己都正在被人量度為沒有公德心的人。
有時,我們以善心去量度某人為有公德心,同一時刻,就潛伏去批評另一人是沒有公德心的,也就是隨眠的狀態。
不善心提動的量度,也可以帶來快樂,所以一般人,一日不度,如隔三秋。
但這種量度,是潛意識推動的,是不善的,所以必然包含掉舉等心所,快樂是容易動搖的。
建立在不善心的量度,不是快樂之本。
量心,在日常的狀態中,雖然不可以完全沒有的,但我們可以取回主動權,方法是「無掉」不善心的量度,甚至,為了去除隨眠狀態的惡,無掉「善心」和量度。
無量心,可以破除這種自動化量度所帶來的偏見:無掉「量心」。
我們是否觀察到:
大多數的量度都是自動化的,都是沒有非要的。
其次,大多數的量度都是片面的。
量度不是為了外境和其他人,往往是為了自己。
即使是好的量度,也有壞的量度在隨眠中。
我們不一定要普渡眾生,但絕不應去普「度」眾生。
又,我們能否觀察到:
我們被量度的工具限制了自己。
當我們以虛假的工具去量度自己,例如,沒有苦受才算是健康,雖然滿足自己的貪,但就容易生起敵意。
可以去除日常生活的苦受的禪修方法,才算是好的禪修。
身體健康,禪修才有意義,才會成功。
正如,載起了紅色眼鏡看世間。
無量心,就是不讓不善的量度動搖了自己,看到了紅色的世界,馬上意識到是自己載錯了眼鏡,而不會真的以為世界是紅色的,所以不會感嘆現在年輕人的質素差了等等。
再深一層次的無量心,我們更加不讓善的量度動搖自己。
我們能否觀察到:
我們的心,已經找到了內在的平靜,喜悅,自在,不再需要「靠度而活」。
讓我們的心,如大地,又如大海,包納一切而不逆。
讓我們的心,如虛空,無論發生的甚麼事,都不會被動搖。
讓我們明白:
凡人必度
十度九虛
少度少惱
不度不惱